武汉协和完成全球首个体内CART疗法治疗,肺癌、胰腺癌、脑瘤等多点破冰,肿瘤最快1天消退
2025年7月2日,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团队在国际医学顶刊《柳叶刀(The Lancet)》发表了一项革命性研究,成为全球首个报道“体内制备CAR-T细胞治疗复发/难治多发性骨髓瘤”取得临床成功的研究。
传统CAR-T疗法因制造流程复杂、物流要求严苛、等待周期长且成本高昂,其普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。而此次“体内制备CAR-T疗法”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,堪称血液肿瘤细胞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——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体外制备模式,更因操作简化、成本降低,有望大幅提升细胞疗法的可及性。这一突破性进展,正为全球无数肿瘤患者点亮希望之光,未来,更多生命将因此获得重生的机会,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已悄然开启!
▲截图源自“Lancet”
全球首例!武汉协和体内CAR-T疗法力克多发性骨髓瘤,所有入组患者全缓解
展开剩余91%体内制备CAR-T疗法的核心机制,是将CAR转基因直接递送至患者体内的内源性T细胞,在原位将其重编程为CAR-T细胞。作为“即用型产品”而非定制药物,它省去了血液分离、CAR-T细胞体外制造及淋巴细胞清除等环节。
ESO-T01是实现该疗法的关键载体,这是一种靶向纳米抗体的免疫屏蔽慢病毒载体,含有人源化抗B细胞成熟抗原(BCMA)单域抗体嵌合抗原受体(CAR),专门用于体内T细胞工程改造,且已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团队在《柳叶刀》发表的研究,正是基于该载体的体内制备CAR-T疗法,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开展的首次人体试验(NCT06691685)数据,此次公布了4例接受最低剂量治疗患者的结果,这些年龄入组患者18岁,确诊表达BCMA的多发性骨髓瘤,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疗法且病情进展,对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,同时存在可测量的病变。接受ESO-T01治疗后疗效显著。
结果显示:患者1在治疗第2个月达到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,所有髓内和髓外病变均消退(详见下图B)。
▲图源“Lance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患者2在第28天达到严格完全缓解,病变完全消退(详见下图D)。
▲图源“Lance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患者3和4达到部分缓解(PR),至第28天肿瘤病变缩小,骨髓中微小残留病灶转阴(详见下图E、F)。
▲图源“Lance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中国患者如何寻求CAR-T细胞疗法帮助
好消息是,目前CAR-T疗法已启动临床招募,主要针对胃癌、胰腺癌、肠癌、脑胶质瘤、淋巴瘤、骨髓瘤、白血病等多款癌种。
想寻求CAR-T或其他抗癌新技术帮助的病友,也可将治疗经历、病理检查结果、近期检查报告(如影像学检查、血液检查等)、基因检测报告等资料,提交至医学部,初步评估能否有机会接受CAR-T疗法的帮助。
CARv3-TEAM-E疗法让3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看到曙光:1天消退、5天近愈,病灶最大缩小超60%
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,极具侵袭性,因生长快速、部位特殊,肿瘤易扩散到周围脑组织,几乎无法完全手术切除,即便看似根除,也极易复发,治疗难度极大。据统计,95%的患者在确诊后五年内死亡,复发患者通常在6~8个月内离世。因此,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。
近期,全球知名医学期刊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报道了“CARv3-TEAM-ET细胞[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,能通过分泌T细胞衔接抗体分子(TEAM),靶向野生型EGFR蛋白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变体III(EGFRvIII)肿瘤特异性抗原],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”的惊艳案例(NCT05660369),给众多患者带来了新希望!三名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了这种细胞治疗,放射影像学显示,在单次脑室内输注后数天内,肿瘤就出现了迅速且显著的消退。
患者1因头痛和意识混乱就诊,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岛叶有一强化肿块,接受开颅手术后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,肿瘤EGFRvIII阳性。在接受标准治疗(放疗、替莫唑胺化疗)后,疾病复发,最终确诊为EGFRvIII阳性的复发性肿瘤,遂入组接受CARv3-TEAM-E输注。
结果显示:在CARv3-TEAM-E输注前6天(第-6天)的间隔MRI扫描显示,肿瘤仍在活跃进展。而第一次输注CAR-T细胞1天后,MRI扫描显示,肿瘤迅速消退(详见下图),且这种放射学改善在接下来2周的后续MRI扫描中得到证实。
▲图源“N Engl J Med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患者2是一位72岁男性,因阅读困难就诊,MRI检查发现左侧颞叶后部有一个增强肿块。接受开颅手术和肿瘤切除术后,确诊为EGFRvIII阳性胶质母细胞瘤,IDH(异柠檬酸脱氢酶)野生型且MGMT甲基化。既往接受了标准放射治疗、替莫唑胺化疗、肿瘤治疗野治疗,但初次诊断20个月后,监测影像显示肿瘤进展,再次进行病理确诊为EGFRvIII阳性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。该患者遂入组,并通过脑室内导管单次输注了CARv3-TEAM-ET细胞。
结果显示:治疗第2天的MRI检查提升,肿瘤横截面积减少18.5%,第69天时较输注前基线值进一步减少60.7%。在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情况下,这种反应持续改善,且在最后一次评估时(单次输注后超过150天)仍然持久(详见下图)。对脑脊液样本的细胞外囊泡RNA进行纵向液体活检显示,EGFRvIII和EGFR拷贝数随时间推移而减少,在治疗后样本中拷贝数仍低于检测阈值。
▲图源“N Engl J Med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患者3是一位57岁女性,因数周的词汇困难和癫痫发作而就诊,MRI检查发现左顶叶增强肿块。接受开颅手术和肿瘤切除术后,病理分析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,IDH野生型,MGMT未甲基化,肿瘤EGFRvIII表达阳性且EGFR拷贝数增加。随后接受了放射治疗+替莫唑胺化疗,因出现血小板减少,化疗剂量减少。确诊6个月后,间期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复发,遂入组该研究,再次接受开颅手术进行开放活检并植入Ommaya储液器,复发手术时的组织分析显示EGFRvIII表达缺失。入组后,她通过脑室内导管接受了CARv3-TEAM-ET细胞治疗。
结果显示:CAR-T输注前MRI再次显示广泛的复发性疾病负担(图3C),而在输注后第5天MRI扫描显示,肿瘤几乎完全消退(详见下图)。治疗后脑脊液样本中提取的细胞外囊泡RNA在个别时间点显示EGFRvIII和EGFR的拷贝数较低,后来变得无法检测到。
▲图源“N Engl J Med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我国自研CEA CAR-T疗法亮相ASCO大会,实体瘤(结直肠癌、胃癌、非小细胞肺癌、胆道肿瘤)疾病控制率高达88%
ASCO大会报道了我国自研新型CAR-T细胞疗法——CEA CAR-T治疗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(NCT05396300)振奋数据。
该研究共纳入40例标准疗法失败的实体瘤患者,包括35例结直肠癌(CRC)、3例胃癌(GC)、1例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、1例胆道肿瘤(BTC)患者,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,即腹腔注射组(IP组,16例)、静脉输注组(IV组,24例)。
结果显示:疾病控制率(DCR)IP组达88%(14/16),显著优于IV组的67%(16/24)。此外,IP组客观缓解率(ORR)为25%(4/16),高于IV组的8%(2/24)。值得关注的是,IP输注高剂量组ORR提升至28.5%,且所有应答患者的肿瘤缓解期均超过5个月,其中1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靶病灶消退率达76%。
综上,CEA CAR-T细胞疗法经腹腔注射或静脉输注后毒性可控,其中腹腔注射疗法抗肿瘤潜力突出,高剂量组更能延长肿瘤缓解期。
再传捷报!我国另一款自研Claudin18.2 CAR-T疗法,助胰腺癌患者完全缓解,8个月未复发
除了这款国研CEA CAR-T疗法外,我国还有一款自研的靶向Claudin18.2的CAR-T疗法,《免疫前沿》杂志报道了这款Claudin18.2 CAR-T治疗胰腺癌,获得完全缓解的振奋案例。
该患者是一位72岁男性,确诊Ⅲ期胰腺导管腺癌(pT2N2M0,Ⅲ期),曾接受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、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、FOLFIRINOX方案等等多线治疗,但病情仍持续进展,并出现肝/腹膜转移、颈部淋巴结转移等,后因严重不良反应被迫终止治疗。遂入组入组 Claudin18.2 CAR-T 疗法临床试验(NCT05620732),接受单次细胞输注。
结果显示:患者在CAR-T细胞输注1个月后即达到完全缓解(CR),肿瘤标志物CA19-9从1100U/mL显著降至25.85U/mL,恢复到正常范围(详见下图),且CA19-9在治疗5个月后仍保持正常水平。此外,PET-CT扫描显示颈部淋巴结、肺部及其他转移病灶完全消失,且CAR-T细胞治疗后8个月,颈部及肺部病灶未复发(详见下图)。
▲图源“Front Immunol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小编寄语
时至今日,CAR-T 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,众多患者从中受益。令人欣慰的是,近年来全球的研究人员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,持续钻研各种新型策略,致力于降低肿瘤抗原异质性,打破免疫抑制的困境,并在胃癌、脑瘤、胰腺癌、肝癌、结直肠癌等实体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!
小编也期望随着越来越多明星靶点的涌现、技术的不断革新,CAR-T疗法可以早日突破价格和癌症治疗的瓶颈,造福更多的癌症晚期患者,实现长期带瘤生存、提高生存质量、降低复发风险的美好愿景!想寻求CAR-T、TCR-T、TIL疗法等国内外抗癌新技术帮助的患者,可将病理检查报告、治疗经历、近期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汇总后,提交至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,或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。
参考资料
[1]Xu J,et al.In-vivo B-cell maturation antigen CAR T-cell therapy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[J]. The Lancet, 2025.
https://www.thelancet.com/journals/lancet/article/PIIS0140-6736(25)01030-X/fulltext
[2]Choi B D,et al.Intraventricular CARv3-TEAM-E T cells in recurrent glioblastoma[J].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, 2024, 390(14): 1290-1298.
https://www.nejm.org/doi/full/10.1056/NEJMoa2314390
[3]Zhang H,et al.Phase I trial of hypoxia-responsive CEA CAR-T 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vily pretreated solid tumor via intraperitoneal or intravenous transfusion[J]. 2024.
https://www.asco.org/abstracts-presentations/ABSTRACT443682
[4]Zhong G,et al.Complete remission of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induced by claudin18.2-targeted CAR-T cell therapy: a case report. Front Immunol. 2024 Feb 29;15:1325860.
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10937427/
发布于:北京市安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