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曹久会
图片
杨健侯
相续勿断:后四句诀曰“首尾一贯,一气呵成,滔滔不绝,长如江流”,可纳之于一连“相续勿断”四字。初习拳时,须一笔一画,一呼一吸,一招一式,厘然分明,不宜有丝毫不明之处,不得有丝毫不匀之处。然而习拳久久,一笔一画的妙处均已讲究到了,已能百骸皆松、透体玲珑,此际要求内须内劲贯穿,外须首尾一贯,衔接完善,如环无端,一套拳乃是一个动作,以达化生莫测、运用灵妙之效。端在能轻灵柔顺,始能相续勿断。故平时下功夫,能做到相续勿断乃能施之于人。
一招不灵,即换他招,招招相续,滚滚而去。右实左已沓,左实右已沓;有上便有下,有下便有上;处处是引招,处处是实招。处处不见真力,处处是罗敌陷阱。皆依敌而为,毫不须自作主张,更用不着丝毫拙力。此长拳所以为长拳也。昔年刘草堂先生之艺甚得真传,戚继光闻其名,效刘备三顾茅庐故事请之入幕。后刘草堂先生感其诚意,在戚之舟山公署盘桓数日,教以拳法,并授以诀曰:“不犯招架,一动一下。犯了招架,便是十下。”草堂先生晚年自课其弟子,则喜用长拳,一上便没有停。
——杨健侯
这段文字精辟概括了太极拳'内外相合、周身一家'的核心要义,现分四个维度阐释:
一、内劲贯穿(本体论)
指以丹田为核心的内气需通达四肢百骸,形成'其根在脚→发于腿→主宰于腰→形于手指'的完整劲路。杨健侯秘传强调'一气呵成,滔滔不绝',要求内气如江流般连绵涌动,通过松沉入手实现'出肾入肾'的内气鼓荡。陈式太极更注重缠丝劲的螺旋贯穿,使内劲具备'轻如杨花,坚如金石'的轻沉兼备特性。
二、外形一贯(运动论)
强调拳架动作需保持'拳似涡流'的整体性。冯志强指出需通过'内外合一上下随'实现招式衔接,每个动作都包含'冲三步换七手'的空间轨迹,最终形成立体螺旋的'乱环'结构。南拳十八摩桥的'兜骨盆紧腰腹'原则同样适用于太极,通过躯干整合实现'轰之不散'的整劲效果。
三、圆活衔接(方法论)
体现为'开展为方,紧凑为圆'的矛盾统一。招式转换需符合'横撑开放谓方,提抱含蓄谓圆'的方圆哲学,通过胸腹折叠运开合形成'不完美球体'的立体圆运动。具体表现为:含胸塌腰构成胸前球体感,松胯圆裆形成裆部球体感,使动作如'海潮翻涌'般自然流转。
四、化生境界(目的论)
最终达成'中和元气随意所之'的灵妙状态。通过'以心行气'的意念引导,使内劲具备'寓于无形之中,接于有形之表'的特性,达到'疾如闪电,一发即收'的自动控制水平。此时整套拳法呈现'神凝意静'的浑灏流行状态,实现养生与技击的双重功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安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